陕西果业“百库建设”工程见闻
近日,记者来到苹果之乡——陕西洛川县,看到“中国·洛川现代苹果产业园区”的贮藏区里一派繁忙。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,这里正在建设18座1000吨的苹果气调库,是陕西省“百库建设”项目之一,这些气调库具有国际先进水平,每个造价都在500万元以上,而且18个气调库主要由洛川18个农民果业合作社出资建设。
以苹果为代表,陕西去年一跃成为全国第一水果生产大省。2011年,陕西水果总面积达1714万亩,产量1420万吨,其中苹果959万亩,产量占到全国和世界苹果总产量的1/3和1/8,猕猴桃面积100万亩,总产占世界的1/3。
果品的收益与贮藏关系极大,具备贮藏能力,实现错季上市,就能获取丰厚的增值利润。而贮藏恰恰是陕西水果产业的短腿。
2011年,陕西省政府决定,用3年时间,在果区建设300座果品贮藏库,延长产业链,让果品就地增值,让果农从市场再切一块“蛋糕”。
仅一年时间,陕西百库建设工程投资就超过4.5亿元,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贮藏库102座,全省新增水果贮藏能力13万吨。
陕西省农业厅厅长王宏常用一个数字激励大家:“通过几年努力,全省贮藏能力将达到250万吨,若按每斤苹果平均增加1元估算,每年仅通过贮藏,全省苹果就可增值50亿元,产业效益的提升令人鼓舞。”
对此,洛川育兴有机苹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育珍感受颇多。几年来,他瞄准国际高端市场,通过租用别人冷库,苹果的售价高出国内5~7倍。他做苹果贸易十多年,深知洛川苹果的价值,更了解国内外高端市场的潜力。洛川苹果有条件走高端市场,而冷库是必不可少的设施。他的合作社借陕西省“百库建设”工程的机会,投资527万元建设了一个1000吨的气调库,除各级120万元的补助外,其余407万元由他出资。
陕西果品百库建设明确要求,政府补贴对象全部面向专业合作社,每年选择100家,帮助建设100个千吨以上保鲜库,每个库补贴120万元,其余由合作社通过信贷等方式自行筹措。实行“市场运作、企业承建、库型一致、统一监管”,称之为“交钥匙工程”。在去年102座库共4.5亿元投资中,财政补贴达1.5亿元。
由于贮藏能力所限,许多水果供应市场的时间非常有限。
以做精品果为主的华圣果业早就关注了苹果的四季上市问题,公司一成立就建了2万多吨的气调库,实现了苹果全年上市。秋季苹果刚上市,华圣苹果在超市每斤卖9元,来年“五一”节期间卖到14元,盛夏时节唯我独有,卖价超过20元。由于贮藏条件好,华圣苹果一年四季供应市场。
猕猴桃采摘后若不冷藏,不出一个月,果子便开始发软。周至、眉县的果农,为了延长货架期,兴建了许多小冷库,仅周至县就建了2000多座。但小冷库只能保证贮存4个月,时间再长,质量便无法保证。如今,周至建了一批气调库,全部在“五一”前后开库,猕猴桃上市时间竟延长了8个月。
陕西百库建设项目90%以上为气调库,苹果可贮藏10个月。宜川、富县一带的苹果合作社有了气调库后,家家摩拳擦掌,尝试直接给南方超市供货,他们签下的订单供货期在10个月甚至全年。西安的超市负责人说:“现在的农民合作社口气大多了,无论超市提出什么要求,他们全都应允,并且供货质量大大提高。”
贮藏增值究竟有多大?周至县司竹猕猴桃合作社理事长姚宗祥说:“收入翻了一倍还多!”
他说,以猕猴桃“海沃德”品种为例,秋季收购每斤2.2元,3月底出库价已涨到5.5元。合作社所在的淇水村,前两年村民人均收入1万元,有了气调库后,去年达到1.5万元。记者走访了多个合作社,最后的结论基本一致:一个千吨贮藏库平均存750吨猕猴桃,平均每斤增值2元,8个月后每库可实现增值300万元。
过去,果农只能通过客商了解市场,自家的苹果即使种得再好,由于没有果库,便没有讨价还价的本钱,最终不得不依着客商,使得好果很难卖上好价钱。如今有了保鲜库,秋季果品收购时,农民的腰杆挺直了,有了话语权。
一座保鲜库,拓展了农民增收的空间。